分享成功

【TA说】温暖的记忆!在荆州弹棉花的异乡人

本文已经收录在专题:
小时候,
伞坏了有修伞匠,
刀钝了找磨刀匠,
手表不转了有修表匠,
被子不暖了找弹棉郎,
就连胶盆胶桶破了也能补。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这些旧时光里的记忆符号,
正渐渐随岁月远去

  小雪至,代表冬已至、天渐寒。
  冬日里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窝在被窝里睡懒觉啦!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弹棉花的师傅吧!
part 1、异乡弹棉郎,扎根荆州37年

  在荆州古城小北门外,有一家“店龄”32岁的棉絮加工店。
  “嘭嘭、嘭嘭……”推开玻璃门,缕缕尘烟中,徐定丰和老伴赵小芝穿着罩衣、戴着口罩,正忙着赶制顾客订做的棉絮。

  十六七岁的时候,浙江温州人徐定丰跟着亲哥学弹棉花,这一干就是四十几年。中途,他也短暂转过行,卖过衣服、推销过电器,可是都没干好,只好重新拾起了弹棉花的手艺。
  “我以前常年在外弹棉絮,冬天往南方跑,夏天往北方跑,哪里冷就到哪儿去。我就是到河南南阳做生意,经人介绍认识了我老伴。”说起往事,徐定丰脸上满是幸福,“我第一次出远门,就是去的洪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老乡找我定做了一床1.5米宽、18斤重的被子。”有些人喜欢厚棉絮,徐定丰却觉得越厚越不热乎。

  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浙江人到荆沙地区谋生。1985年,徐定丰带着妻子赵小芝来到沙市,做起了弹棉花的生意。人生地不熟,这生意怎么做呢?两人一商量,决定提前做一批棉被,放在商店里代销。徐定丰弹的棉絮蓬松暖和,得到不少人的夸赞,生意也就渐渐好了起来。
  5年后,徐定丰一家搬到荆州古城小北门外。“以前日子挺苦的,弹絮、做饭、吃饭、睡觉都在这里。白天在板子上弹絮,晚上就在板子上睡觉。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弹棉絮,孩子是自己在地上爬大的。”徐定丰感慨道。

  靠着这门手艺,徐定丰夫妇养大了一对儿女,如今女儿研究生毕业,在武汉从事图书翻译的工作;儿子退伍后回荆就业、结婚生子。
part 2、落户大荆州,融入古城生活

  “老张,干啥去的?”“大姐,下班啦!”
  小店窝在斜坡下,大门离马路也就1米来宽。工作间隙,徐定丰和赵小芝喜欢站在店外透气,不管哪个邻居从门前走过,他们都能聊上几句。几十年前,徐定丰一家就已落户荆州,在小北门住了32年,曾经的陌生人如今都已变成了老熟人。

  “门前的这条路修了又修,眼看着从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刷黑的沥青路。”马路的护坡破损后,老两口见缝插针地种了辣椒、小白菜、韭菜、小葱等蔬菜,还有薄荷和草药呢。在绿油油的植物映衬下,这家老店也多了一丝生机。
  “除了吃不习惯,其他都很习惯,我们浙江人喜欢吃清淡的,喜欢吃海鲜,但荆州人吃的辣。”徐定丰笑言,他每次出去吃酒,都有些吃不好。
  “这几年,荆州的变化挺大的,道路刷黑了、公园变美了,日子越过越好……”每天傍晚,徐定丰都会去附近的明月公园走走,感受荆州古城的宁静闲适;赵小芝则约上几位好姐妹,一起跳跳健身操。

  “爷爷奶奶,我放学啦!”下午4点多钟,小孙子窜进门来,徐定丰和赵小芝的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今年3岁多的小男孩,机灵可爱,见人就夸“我家的棉花可好了,我爷爷奶奶做的被子可暖和了!”

  近些年,随着羽绒被、大豆被、牛奶被的出现,传统棉花被遭遇年轻人的冷落。徐定丰说:“现在主要都是接一些旧棉絮翻新的活,定做新棉絮的并不多。顾客主要是周边的乡亲,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很少。我家的被子还出了国呢,被人带到日本、澳大利亚……”
part  3、弹的是棉絮,坚守的是情怀
  “老板,订一床8斤的棉絮多少钱?我要1.8米×2.0米的!”
  “你要本地棉还是新疆棉?棉花的级别不同,价格就不同。”
  “本地棉花和新疆棉花有啥不同?”

(图左为本地棉花,图右为新疆棉花)
  “本地棉花纤维短、杂质多,棉籽也多;新疆棉花纤维长、杂质少,相比本地棉花手感更柔软,也更暖和。”
  ……

  因顾客着急要货,选定棉花,谈妥价格,徐定丰和老伴就开始制作棉絮了。按尺寸铺好棉纱,按斤两称好棉花,徐定丰启动弹花机,手法娴熟地把棉花往里送。十几秒后,蓬松柔软的棉花便出现了。这时,赵小芝迅速拿出竹竿,手法利落地把棉花卷在了杆子上,履带慢慢输送,棉花越卷越多,还真像一串棉花糖呢。

  “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和运输空间,这些棉花都被打包机压的非常紧实,所以每次我都会用弹花机弹两遍,这样才能把棉籽弹干净、把棉花弹的更蓬松。”徐定丰和赵小芝配合的十分默契,一个弹棉,一个铺花,一个拼字、一个包纱,一床平整的棉絮就雏形初显了。

  接着,就是磨棉絮了。随着揉棉机启动,机器上方的几十个棉球也随之律动起来,真是又魔性又解压。“因为压磨棉被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经过多次的压、磨,一床暖和厚实的棉被就制作完成了,前后用时不到一小时。
  “以前纯手工弹棉被,腰上绑着弹弓、手里握着木槌,用力敲打牛筋,才能把棉花弹松。棉线呢,要一根一根的牵,经常把手割破。最后还要用木制圆盘把棉絮压磨平贴,一天只能做出一床,蛮辛苦。”年级渐长,徐定丰只好添置了机器,由纯手工改为半手工制作,工作效率提高了,人也轻松了不少。

  几十年前,弹棉絮的生意相当好。现在,弹棉郎却是个冷清职业。“当年和我一批来荆州的浙江老乡,都改行了。现在,荆州的弹花店越来越少。我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弹棉絮生意了,只要我们老两口还能动,就会坚持干下去。”徐定丰坚定的说。
岁月有冷暖,手艺无冬夏
每一种手艺的背后,都是一种人生,
这些曾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老手艺,
永远都有冰冷机器无法取代的珍贵!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铜川 LV13 工正 摄影达人
    2楼
    一代一代荆州人的童年时光记忆,一到冬天弹棉絮成了家家户户日长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件事情。
    11-23 17:53   来自湖北
    2 回复
  • 蒋宏达 LV11 贵姬
    3楼
    我父母在1982年请手艺人上门做的棉被如今还在用。
    11-23 20:34   来自湖北
    1 回复
  • 任性女汉子 LV11 贵姬
    4楼
    新疆棉花被盖着蛮舒服 我家有一床 赞
    11-23 20:53   来自湖北
    1 回复
  • 模文 LV18 太傅
    5楼
    早上好。
    11-24 00:32   来自美国
    1 回复
  • 长胡生 LV17 国老
    6楼
    坚守一生!
    11-24 08:14   来自湖北
    1 回复
  • 诚信天下 LV1 路人
    7楼
    致敬匠人 做好一件事不难 难的事这么多年一直做好一件事
    11-24 09:43   来自湖北
    3 回复
  • 乐晨 LV18
    8楼
    定期查查肺。
    11-24 09:55   来自湖北
    3 回复
  • canbaby LV5 宝林
    9楼
    儿时的记忆。现在少见了
    11-24 10:40   来自湖北
    1 回复
  • 叶蓝飞扬 LV12 丽仪
    10楼
    点赞!点赞!手艺需要传承!还有多少手艺失传!
    11-25 11:34   来自湖北
    回复
  • 无限快乐精灵 LV11 裨将军
    11楼
    好手艺!点赞!
    11-25 12:00   来自湖北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凑热闹
  • 分享了图片

    开谱

    15
  • 分享了图片

    开谱

    14
  • #江汉新气象#

    老美

    13
  • 分享了图片

    开谱

    13
  • #江汉新气象#

    老美

    11
  • 分享了图片

    开谱

    11
  • 分享了图片

    开谱

    11
  • #江汉新气象#荆州东门随拍

    水产

    10
  • 晨练偶遇跑友们,又是愉快的一天!

    盼城美

    10
  • 正是便河广场看银杏的最佳时刻,你还等什么呢!

    盼城美

    1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荆州社区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