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武汉的26岁男孩,因亲戚意外截肢,5年前误打误撞从互联网转行到残疾人康复服务行业。一路走来,如今的他,已是一名优秀的假肢技师,成为残疾人“站立”梦想的守护者。
本期《Ta说》,让我们一起走近假肢技师黄兆义,看看他的工作历程。
Part1.转行,因为一场意外
“亲戚伤重截肢,一夜之间变成了残疾人,我很难过,想成为为‘折翼天使’重造‘翅膀’的人!”黄兆义说,让他开心的事,莫过于让残疾人感受“真实”的幸福。
取型,是测量肢体残疾人的身体;修型、成型等,决定假肢与身体“咬合”部位的形状、大小、厚度等。第一次触碰残疾人断肢时,黄兆义有些接受不了,但因身边残疾同事、家人、朋友在背后的支持与鼓励,他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
凭借天赋和刻苦用工,他熟练掌握了假肢的制作步骤,并学会了人体矫形器的制作方法、穿戴假肢后的康复训练。
Part2.成功,得先经历失败
失手是假肢制作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黄兆义也经历过返工、报废重做的考验。“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是用比常人更多的失败经验累积起来的成功。”让每条假肢与肢体残疾人“无缝衔接”,给予更多肢体残疾人重新站起来的信心,仍是他追求的目标。
初见黄兆义,是在机械轰鸣声裹着刺鼻的味道的荆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操作间,他正穿着白大褂围着各式机器、石膏和树脂材料打转。
5年来,从他手上出产的“大腿”“小腿”等假肢约200多件,帮助400多名肢体残疾人重塑“身体”。
Part3.误解,需要理智处理
然而,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黄兆义也会遇到少量不理解的残疾人。
“昨天,我们在监利免费为残疾人取模做假肢,一位爷爷穿戴一年的脚部假肢坏了,认为质量不好,当场就冲我们发脾气!”黄兆义告诉我,爷爷不知道自己的假肢到了更换时间,也不清楚假肢配件损坏后能随时更换,他只能耐心地给爷爷解释。
原来,这位爷爷当过兵,在战场上战斗过,腿因此受伤截肢。黄兆义觉得,爷爷以前用生命保卫国家,他现在要利用所学技能,让爷爷重新“站起来”。最后,黄兆义为爷爷更换了脚部假肢,并做了一套新的大腿假肢。
“工作这么多年,我遇到过态度好的残疾人,也遇到过态度差的。大部分人重新‘站’起来后会非常感谢我,还给我带过土特产。”黄兆义说,即使再苦再累,通过他的双手,让残疾人回归社会,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今后,黄兆义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并掌握更多残疾人康复服务知识,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展开